有沒有想過,你點的外賣并不是現炒現賣,而是用一個真空菜肴包加熱而成的?近日,記者走訪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上銷量靠前的幾十家外賣門店,發現大量網紅外賣店用的都是菜肴包。(8月8日《成都商報》)
沒有廚房灶具,租個門店,擺幾臺微波爐,就能經營外賣?這事兒恐怕會驚呆小伙伴們。大量網紅外賣店使用菜肴包,加熱后賣給顧客,而不是現炒現賣。這樣的“新鮮事”,消費者有知情權,不能當作經營秘密,故意隱瞞。
生產廠家提供的菜肴包,大多保質期是三個月到半年,參照的是GB7098-2015即罐頭食品國標。外賣使用菜肴包,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在訂單大增情況下可以有效防止客戶流失。顯然,這樣的考量僅僅出自商家立場,消費者得不到半點好處。
有人認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應當告知其所提供商品的價格、主要成分、生產地等情況,但沒有明確規定需要告知食品加工工藝。然而,菜肴包的加工原料、生產日期、生產廠家等情況是與餐品質量和安全有關的因素,如果不告知消費者,仍然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
訂購外賣,餐品的口味、品相最受消費者關注,不要求現炒現賣的人可能極少,這是商家不愿意公示菜肴包的主要原因。法律既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也保護消費者的選擇權。消費者一旦知道加工原料不是新鮮的,可能不再選擇下單,這是消費者的自由,商家不能因為擔心影響經營就剝奪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外賣餐飲的生命線在于質量和安全,使用菜肴包只是將餐飲質量和安全寄托給了生產廠家,事實上脫離視線的安全往往最不安全。打開銷路,搶占市場份額主要依靠特色菜、主打菜,依靠貼心的服務,而不是只在減輕經營成本上做文章。消費者是否認可和選擇菜肴包,還是交給消費者自己去決定為好。但外賣店是否使用菜肴包,必須在網上明示。
總獎金達百萬美元,電子競技“中國名片”助推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詳情]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 (朱紫陽)8月8日,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黃明在浙江紹...[詳情]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 (記者 董菁)近日發布的《2018快遞員群體洞察報告》顯示,2...[詳情]
2018年8月8日,作為第十二屆金鷹電視藝術節五大主體活動之一的金鷹電競體育盛典于北...[詳情]